在线投稿 返回校网首页

南传名师|何兰:跨越1000多公里,南传来了位“新人”

2021-01-12 浏览量:3148



最近,南传校园里来了一位六十多岁的新人这位新人身份可不简单,武汉大学的博士,曾任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中华战略文化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华语智库专家。

 

跨越一千多公里,只身从北京来到南京,就此扎根在博鱼体育APP的沃土中,成为学校一颗闪亮的新星她就是国际传播学院的何兰教授。




出身书香门第的何兰,父母给她单取一个字,希望她如花中君子,深谷幽兰。哪怕是长在深山中,也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清婉素淡地吐露芬芳。

 

所以,诚如寓意,何兰教授一直以被赋予独特的文化意义的兰花,陶冶自己的情操,升华自己的品格。来南京之前,不少高校都伸出了橄榄枝,但何兰教授最终选择了与自己契合且有缘的南传。




兰是一朵不畏霜雪的花。高中毕业后的何兰,作为知青来到吉林省的舒兰县插队。城市知识分子家庭成长的孩子,到了农村之后要拿起镰刀、锄头,干起各种农活,对年轻的何兰来说是异常艰苦的日子。


但天性乐观的她,和同学们积极融入到当地生活。抗水灾、抗旱灾,改土造田,干过各种农活。在担任播音员和话务员期间,为了让文娱活动匮乏的农村百姓在节日期间能够享受更多的精神愉悦,何兰连续两个春节都没有回家。


通过编写、播放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的方式,陪伴乡亲们欢乐过大年。回忆插队的时光,何教授感慨:“那段艰苦的知青生活,对我的意志与毅力的培养、磨练以及未来的成长,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难以忘怀。”




从东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到武汉大学的博士生毕业,何教授对知识充满向往、不断追索。当年,为了写作博士论文《德国对伪满洲国政策研究》,她执着于对原始档案文献的获取和把握,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到日本和德国的档案馆、图书馆查找档案和资料,完成的论文被同行权威专家公认为文章中的绝大部分资料,是首次在国内使用,毋庸置疑获得优秀博士论文的评价。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正式站上三尺讲台风华正茂的青年教师,到两鬓斑白的博士生导师,何教授不改初心,一站就是四十年余年。在指导学生方面,何兰有一个鲜明的标签,那就是三遍导师。即硕士、博士的毕业论文,自己没有批阅过三遍、学生没有修改过三遍,她是绝对不会放行的。

 

一篇论文,大到观点的修改,引文、注释的完善,小到措辞严谨、标点符号的准确使用,何教授都会提出详细具体的修改意见。学生甚至有时其他老师都会感叹说:何老师的要求真是太严啦!她的严格,可是连亲儿子都吐槽过。曾经一位新入学的研究生介绍自己的妈妈是老师后,儿子连连摇头:谁要是摊上个当老师的妈可真惨了,管得太严!得益于何兰教授的认真和严格,她指导的硕、博研究生,在培养过程各个环节的考核中,都顺利通过,从无出现波折。学生毕业论文的查重,始终保持在很低的比率。




别看何兰教授学业上很严格,生活上可是学生们无话不谈的何妈。不管男生女生,年龄大小,是正在谈恋爱的,还是成家有孩子的,都会来与何妈聊自己事业上的困惑,生活中的烦恼,甚至是家庭的婆媳矛盾、夫妻摩擦等,也愿向她一吐为快,得到导师的开导后,感到一身轻松。

 

在网恋刚兴起那会儿,何妈的一个女硕士生在网上认识了在国外读博的男生。刚知道消息的时候,何妈还挺担心的,网上又见不到面,总怕自己的学生会被骗。后得知该男生虽然其貌不扬、家境也不太好,但是人很正派上进,在学术上也有造诣,她才放心,转而十分支持这场恋爱:如果人品、潜力,这些你都觉得过关的话,就不应考虑他的家庭贫富和外在的东西,要真心实意地与他相处。后来两人步入婚姻,至今很幸福。




兰花是有着知识分子的气质与情怀的。何兰教授多年从事《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国际问题与新闻报道》的教学和研究,非常重视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外交学与新闻传播学等专业、学科的融合与创新。

 

她强调说:我们国家这些年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国际社会做了这么多贡献,但是国际舆论与我们的贡献非但不成正比,反而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不断翻新。这固然与某些西方国家戴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和后冷战思维看待中国有很大关系,但在我国国际传播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复合型创新能力的人才匮乏,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我国对外传播的效果。

 

在她看来,只有知己知彼,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我们的传播影响力。因此,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和效果,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艰难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而更多更优秀的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就是当务之急和势在必行。




在何教授的课堂上,除了常规的教学内容之外,她还有意适当延伸了国际关系、中国外交的理论和历史,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和中国的政策立场等内容。

 

每次上课前,何兰教授都会查看或跟踪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并及时带到课堂增添新的讲授内容。她的教学专业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信息量很大,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未来继续专业深造和从事相关工作的素养和分析问题能力。

 

高明的传播,从来都是润物细无声的。你看,习近平总书记讲一带一路,就是从古代的丝绸之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关系谈起;面对世界大变局,强权政治、单边主义蔓延,习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阐释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的国家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同心携手、共同发展,才能实现人类的美好愿望。通过这种情真意切的讲述,传播的效果就会更加广泛有力。




如今,纯正幽远的兰花香气沁来了南传。何兰教授说:在这个宽阔、美丽、整洁的校园,有太多值得向国内外传播的好故事,展示南传的力量。就比如在短短2个月的授课中,那个让她倍感震惊的18级英播班的男同学。

 

当讲授国际关系中各种外交方式的作用时,何兰教授除提及文化外交、熊猫外交、邮票外交、芭蕾外交外,还提到了葬礼外交。那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持续交恶、两国间人员往来断绝了十七八年的情况下,从1982年开始苏联连续三任苏维埃最高领导人去世,中国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特使参加其葬礼,给两国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机会。

 

何兰教授刚说完:葬礼外交。那位男生脱口而出: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三位去世苏联领导人名字。何兰教授感慨道:我教这么多年国际关系和国际新闻专业的硕士生,能一提到葬礼外交,立刻说出苏联这三个领导人名字的学生也不是很多。可见南传藏龙卧虎,学生非同一般啊!




这朵从北方移植到南方的兰花,正在挖掘这个校园带来的各式惊喜,她也带来了一股新力量,和我们一道书写传播南传故事。



(责任编辑:罗丽敏 实习编辑:周湘滔)

分享:

南广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南广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 源:南广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 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博鱼体育APP新闻中心 xcb@cucn.edu.cn

相关新闻

热门标签

学校博鱼体育手机版app下载 教学科研 学风建设 招生信息 就业创业 对外合作 国际交流 社会服务 校园文化 学术讲座 人物访谈 专题总览 后勤保障 获奖喜讯 校友动态 时评文章 行业前沿 高教改革 推荐阅读 媒体报道

一周热点